復興尖山 2015/04/03
當凱說:「我們的下一座山是復興尖山。」說實在的,我心裏並沒有特別的想法;只是立刻上網搜集資料。光是看到大家平均約須五﹑六個小時的路程,就覺得鬆了一口氣。心想:「再不濟,七﹑八個小時總會下來吧!」
復興尖為復興三尖之一,難度排行第二。照凱的說法:「排名第一的夫婦山太難,第三名的那結山又較遠,故我們採取中庸之道,於是復興尖山雀屏中選。」尤其一路的陡上更可以訓練我這隻軟腳蝦。
復興尖山本名尖山,遠望如一座金字塔,因山形尖銳,岩壁峭立而得名。在這座金字塔的中間,還有一段約一點五公里的沼澤地,故除了開始時的一路陡升,到中間平坦卻會吞蝕整個長筒雨鞋的泥地,最後是手腳併用的攀岩地形,從頭到尾都不讓你好過。
清晨五點我們由台北出發,但因前晚糾結許久導致睡眠有些不足,原來凱想改去輕鬆的明池之行卻說不出口;畢竟東西都已準備好了。(也許是因為對我信心不足的緣故。)鬧鐘響時我們才下定決心維持原議。開在北橫公路上,不只是他,連我也睡眼惺忪。於是我們在北橫公路上一塊難得有大腹地的路旁暫歇;因為飛車直落那千餘尺的河谷裏一點也不好玩!
經過短暫的休息之後,得確精神許多。開至五十八點四公里處,路旁已經停滿了車輛,我們只好繼續前行尋找停車的地方;至少知道今天是不孤獨的。(後來才知道原來那些幾乎都是要去四稜溫泉的人)。停好車,我們走回公路邊的登山口,入口一棵樹上掛著一個紅色的牌子寫著「往尖山↑」。凱對著那牌子思考了好一會兒才跨上路口的水泥擋牆。(他心底的疑惑終究是沒能說出口)。
還好今天的天氣幫了我很大的忙。一路的陡坡平均約有七﹑八十度,乾燥的落葉因連日的乾旱不僅鬆軟還有止滑的效果,連那據稱寸步難行的沼澤地也乾到只能印出淺淺的鞋印。沿途雖然沒有遇到同伴,但那不知名的鳥鳴聲一路伴隨著我們,雖然我的口哨聲不甚悅耳,鳥兒還是以清亮的旋律回應著我們。
復興尖有很多年代久遠的巨木群,但還是免不了被盜採的命運。看著許多枝離破碎的巨木,林相被大大地破壞著,不禁心下淒然。雖然它沒有塔曼山更整齊寬廣的林地,緊臨北橫的公路旁,卻使一棵棵豎立在稜線上的巨木受到更多的戕害。對於這些美麗的山林,我們一個小老百姓能做些什麼呢?只有鼓勵大家多多爬山,扮演著巡山員的角色,減少它們被破壞的機會吧!
終於爬到最後一程,一個大大的紅色招牌寫著『往尖山↑』下面有人附註著︰『正常人約120分鐘』,右下角又有個自製的白板寫道:『超人約70分鐘』。為此我們計算著時間,想看看我們究竟會被列入什麼等級。還好我們只花了100分鐘,較正常人好些;但如果不是我的拖累,凱應該可以當上超人。
最難爬的還在後頭,途中遇到的大塊岩石堵在我們登頂的前哨,預告了後段一路攀爬的地形。我只能說,這次帶登山杖是多餘的,掛在背包上反而扯來扯去,增加了許多的困擾。凱在回程時勉強使用,還因此掉了杖上的橡皮膠頭;可能卡在深陷的土縫中吧!因為地形過於陡直,兩手常不得閒,只能靠手邊的枝條和岩石來協助上行。
我使盡了吃奶的力氣才爬上那些岩石。只見眼前霍然開朗,一千八百五十二公尺的高度讓它的視野遼闊而無遮攔。處在金字塔的近尖端處,才感受到烈日的存在。最先攻頂的凱在上面喊著:「這裏沒有人!」只聽一女子清脆的聲音回應著:「我們在這裏!」原來山頂的烈日過於炎熱,那對夫妻躱到下方的樹蔭下歇息。
頂上除了炙熱的陽光照在水泥的三角點上,還有三張已然褪色的字牌。大家也許是好意,因為山頂並未標示『復興尖山』,對於沒帶字牌又想留念拍照的人聊勝於無;但可否製作得精美一些呢?連瓦楞紙板也有,且都字跡模糊,拿來拍照似乎有點"落漆",少了點登頂該有的喜悅。
還來不及拍照,我們就趕快去尋那一路上都找不到的山友。過三角點往右下走,有一大片的樹蔭,一對夫婦正坐在舖好的地墊上煮著咖啡小憩。他們年約五﹑六十歲,正在享受著兩人獨處的午后時光。已經有七年爬山史的他們,偏愛這種與山林為伍的生活,假日總是到各處尋訪名山密林。正符合著那句廣告台詞:「時間就該浪費在美麗的事物上。」
言談間,凱表示著由衷心的羨慕。他們卻說:「你們是第一名羨慕第二名!」想是指我們比他們更早覺悟到此,畢竟爬山是需要體力的。凱問:「為什麼你們不跟別人一起爬?」那位太太說:「因為每個人的腳程不同,遇到景色優美的地方,他們總想停下來欣賞,但別人卻想趕路;爬山就要融入山林,趕路是看不到什麼風景的!」這句話深得我心!瞟了凱一眼說:「聽到沒有!」
當凱評論說我某篇登山的文章寫得比較好時,我仔細回想所得出的結論就是:「真正的看到和經過完全是兩件事。因為我沿途都在欣賞風景而非趕路,否則我應該只能寫出踩在腳下的泥土是鬆是硬,連好不好爬都有點印象模糊了。」如果大詩人李白跟著凱去尋訪山林,肯定連上山砍柴的樵夫的悠閒之情都寫不出來,更別提那些波瀾壯闊之自然景觀的描述。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獨自走在往上礦溪橋停車場的密林中,這條偏僻無人的路徑,一度讓我感到有些不安。當我閉上眼睛敞開胸懷,感受這林間涼爽的微風時,感覺自己已經與山合而為一了,有一股內在的律動連繫著我與這片山林。我覺得不孤獨了,並一路在山林的庇佑下輕快地走出林外。
每個人有每個人最舒服的速度,照著自己的速度來走,就可以走得長長久久。然而常常礙於時間的限制,我們只好向速度妥協,但也少了點登山的樂趣。我可以理解這對夫妻選擇獨自爬山的想法,這也是我們不參加登山社的原因。至少在某種限度內,我們還是可以完全自主。
相較於北插不到一分鐘就下山頂的紀錄,我們破天荒地在山頂待了四十幾分鐘;但那對夫妻在我們來到之前就已經休息一個多小時了。對於這片山林,我想:「他們應該有更多的體驗與想法吧!」什麼時候我們才可以像他們一般不被時間追趕地遨遊在山野之間?我想這是比爬了多少座大山還要重要的一種生活的態度。下次再遇到人,我們應該問道:「爬山花了多少時間?總共休息多少時間?」按照此二者的比例,我們就可以計算出他們登山的品質。
我們互道再見,繼續彼此的行程。忙著拍登頂照的我們看著他們離去背影,心裏想著:「不知對方是否願意與我們結交?」但還是開不了口。至少由他們,我們對登山有了更進一步的觀念的改變。也希望下次再遇到他們,我們已經不再只是登山的「低頭族」了。也許,哪天當我們所煮的咖啡飄香在整個山頂上時,我們也有這個機會可以招待不期而遇的友人。
回程幾乎一路的下坡對我來說是較輕鬆的行程;甚至走在平坦的沼澤地上,我還可以連跑帶跳地走著。凱回頭說道:「有這麼強嗎?」我說:「走平路是我的長項;好走就走快點,不好走就走慢點,這樣平均下來就不會很難看了。」然而我的連跑帶跳還是趕不上那對夫妻的腳力;雖然我們曾在半路一起休憩,先走一步的他們還是讓我望塵莫及。
「走平路是我的長項?」走在平坦的路上也能算是一項特長嗎?唉!難道就沒有其他可以稱讚的嗎?至少我沒學那在合歡北峰上賴著不走的太太;雖然速度慢了點,就像今天那位太太所說的:「至少我今天也是爬上來了呀!」但對有更遠大目標的凱來說,光是爬上來是不夠的,對於更遠程的山我還是得加快腳步才行。
回程時凱才說:「凡是取名尖山的都不好爬。」我想這就是他今天躊躇許久的原因。我只能說:「傻人有傻福!目前有哪座山不是在我迷迷糊糊的狀態中爬下來的?」至少那位爬過奇萊主北的太太還不敢去爬南插呢!我只能如此鞭策自己,加強自己的信心,以面對往後更艱難的挑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