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的喜悅
當人走了以後,我們總要為之蓋棺論定一番:他做人是否成功?有沒有白走這一遭?還有什麼沒完成的?如果他稍稍及格,我們就會為之釋然──他已功德圓滿,盡到他該盡的責任了。如果他仍有許多缺失或未完成的遺願,我們就會為之糾結歎息──因為他再也沒機會重修了。
我們常看到一些拼命三郎每天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不怕跌地衝刺,彷彿要趕在終點前,完成所有計劃好的事。佛家更教你偷吃步的方式:不斷地發大願,佛祖就會大發慈悲地為那些天生短命或重病患者變出更多意外的天年供他們來完成大願。就好像你提出一個創業或設計的計劃,由政府來資助你,給你錢財和時間上的贊助一般。
發大願有人贊助,發小願可就沒人願意理你。如果你只是為了兒女私情來發願,晾在旁邊看笑話的大有人在,那時你所面臨的情況將是:支持者寥寥可數,不屑者比比皆是。在不違反善良風俗的情況下,同樣是發願,而且都是從內心最深處所發出的誓言,在別人眼裏為何又是如此地微不足道?許是大願有利於世人,兒女私情其利卻不出於兩人之間。於是我們只能將它偷偷藏起,默默承受,並且羞於示人。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兩個愛得死去活來的戀人,一旦要求對方說出承諾,另外一方總是口吃語頓的原因吧!活在這種社會價值觀的陰影下,我們總是不知對此小情小愛,我們究竟該付出多少的努力來經營?能做到什麼地步?能持續多久?到頭來會不會又是一場空?
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一牽涉到時間的長度,就嚴厲地考驗著人性的弱點──畢竟我們無法每天維持在情緒的亢奮之中,時間久了容易傷風感冒,免疫力降低。談一場風清雲淡的愛戀,我們又羨慕他人火花不斷的愛情,終於在躇躊不定與平靜無波的生活中逐日消磨殆盡。要如何做到平衡,考驗著自古到今所有為情所困的戀人。
他(她)真的是那個對的人嗎?不管在愛情的哪個階段,相信這是最常浮現在腦海中的問題。我怎能確定彼此永不變心?他(她)是否能陪我攜手共度一生?我怎能確定我就是那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誰敢鐵口直斷?於是就在我們不斷地追問遲疑中,我們可能早已放失了屬於我們的幸福。
自古人們總是將美麗的戀情寄託於來世,但真再來一次,我們真能實在地把握住這重修舊緣的機會嗎?就算真是如此,為什麼我們不在這一世就讓其圓滿而要空留遺憾呢?許是自虐地喜歡那淒苦的悲哀,彷彿不如此,就稱不上深厚與美麗。但美麗深厚的愛情是要留給後人欣賞的,與當事人無關,我們何苦自尋煩惱?
有人每天為自己寫遺書,有人每天告訴自己又賺到了一天,有人每天明目張膽地在人前揮灑著幸福快樂的種子;因為他們知道寄託於未來或來世,是人生中最大的不確定。如果你確定他(她)不是你要的,趁早結束彼此的關係,否則努力排除彼此之間的障礙,把他(她)當作一生守護的人來對待,尊重彼此,互相珍惜,因為你永遠無法預測下一秒鐘的事,總是要讓自己永不後悔,並真正享受到愛情在此生所帶給我們的確定的喜悅。
留言列表